吉林省教育信息化研究基地

一、平台简介

吉林省教育信息化研究基地组建于2014年,2015年12月被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办公室批复为吉林省社会科学重点领域研究基地基地现负责人为陆雪莲副教授基地隶属于通化师范学院,有校内外专兼职人员55人。为了增强基地学术研究的实力,提高学术委员会科学研究的引领作用,加强合作共建,基地聘任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国家“互联网+”行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信息化专家组成员、教育部数字化学习首席专家、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钟绍春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所长、长江学者邬志辉教授、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原院长、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常务副主任马云鹏教授、东北师范大学软件学院党委书记、农村教育研究所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解月光教授为学术委员会顾问。基地目前凝练四个研究方向:“教育信息化理论与发展战略研究、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创新研究、教师教育信息化研究、高师院校服务地方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

二、基地研究方向

方向一——教育信息化理论与发展战略研究深化教育信息化理论与发展战略研究,有助于指导教育信息化实践。国家地方、学校三个层面研究教育信息化理论与发展战略,可以引起其关于校本教育信息化建设方向与如何提升教学绩效的思考。根据吉林省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实际,在推进吉林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中目前与未来主要涉及以下两个研究主题:吉林省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发展困境与深入推进机制研究;新技术、新媒体支持下的教育教学前沿问题研究。

方向二——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创新研究教育信息化程度的加深,一方面是信息技术在整个教育环节的广泛利用,另一方面是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模式、观念和教育体制的改变。本研究领域拟围绕以下研究选题:信息化教学环境中信息技术、学科课程与教育资源有机融合的技术和方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机制与模式;信息技术促进学科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的整体优化;信息技术条件下学生学习行为与学习效能等方面深层展开。

方向三——教师教育信息化研究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的发展。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和创新的教育理念,指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创新和探索学习,这既是教育信息化成功的前提推动力量,也是教育信息化的理想结果。当前对教师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和实践还不尽如人意,亟须新的理念与策略。本研究领域拟围绕以下研究选题:师范生的信息化素养与能力的培养、信息化条件下教师教育课程教学模式创新、信息化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等。

方向四——高师院校服务地方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推进是一项涉及教育系统各层面的,需要集体协作的工程,不是单靠信息化主体实施学校就能完成的,必须要联合外部力量,来突破农村学校信息化发展瓶颈,而这个力量中高师院校应成为主要参与者。本研究领域拟围绕以下研究选题:网络环境下高师院校与中小学全面深度合作、高师院校与中小学合作视角下的网络教学共同体构建、一体化视角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网络平台建设以及区域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等。

三、基地建设的目的意义

一)建立本研究机构,整合研究力量,打造一支优秀的专门研究吉林省教育信息化的队伍,切实提升我校、我省教育信息化研究的能力与水平;

建立本研究机构,创建吉林省教育信息化研究领域学术制高点,打造教育信息化研究特色文化品牌,为我校、我省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理论咨询与指导;

建立本研究机构,促进教育科学研究,为我校、我省提供一批有现实意义的教育信息化研究高质量的成果,培育、总结和推广教育信息化发展典型范例,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实践支持与帮助。

、基地研究设备、设施情况

2015年基地建成至2017年8月,吉林省教育信息化基地通过省财政专项支持和学校经费支持(每年10万元)获得经费投入总计150万元,主要用于基地办公场所、办公设备的建设。至目前,基地有办公室、研究室和图书资料室三个办公场所(总计约70平方米),配有电脑、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等科学研究办公设备;研究人员每人配有专用电脑、办公桌椅等办公设备和可用于科学的主要仪器设备包括打印机、复印机、摄像机等。

2017年8月至20218月,基地建设经费较以往有大幅度提高,合计692万元,其中省财政、中央财政经费支持677万元,学校2018年投入经费15万元。用这些经费筹建的大型设备有:大数据实验室(207万元,建在计算机科学学院)、虚拟现实课程制作实训中心和影视航拍无人机训练中心(300万元,建在传媒学院)、心理学综合实训平台(170万,建在教育科学学院)。

基地资料室专业图书1万册,长期订阅的学术期刊、报纸十余种。校图书馆配有相关中文图书50万册,外文图书1万册,教育类报刊杂志200余种。此外校图书馆还长期订购了读秀学术搜索、超星数字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新东方多媒体学习库 、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起点自主考试学习系统、CALIS外文期刊网、CASHL开世览文、CALIS联合目录查询 、万方外文文献数据库、维普期刊资源等十几种数字资源。

在学校对省级重点研究平台建设重视和支持下,基地目前基础设施完善、经费投入稳定增长、用于科学研究的设备数量充足,图书资料建设发展迅速,基地发展的支撑条件明显改善。

、基地规章制度建设情况

基地遵循《吉林省社会科学重点领域研究基地管理办法》《通化师范学院科研机构管理办法》的规章,在基地内建立健全了《吉林省教育信息化研究基地内部管理制度》《吉林省教育信息化研究基地主任岗位职责》《吉林省教育信息化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章程》《吉林省教育信息化研究基地图书资料借阅制度》等规章制度,对基地运行的经费、人员管理、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年度考评等项工作进行了明确规定,加强了对基地的保障与监督。

、十五期间建设发展思路

精准研究。做精准度研究计划,就某方面的问题深入研究、对口针对性研究,如可进行学校管理信息化研究、校本资源库建设研究、学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研究、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等专项研究,出具有实效性的成果。

争取高层次研究项目,提高研究成果层次,重点在标志性成果上下功夫。在未来的基地建设过程中,将加强建立与高水平兄弟院校的合作机制,加强专家学者对基地研究工作的指导。具体措施如下:

1.定期聘请专家学者做学术报告,提升研究人员的研究视野。

2.选派研究人员赴专家学者处学习与参与研究,提升研究人员的理论层次与研究能力。

3.建立基地研究人员学习与研讨机制,定期召开讨论会,提升研究队伍的学术思维。

4.在项目申报方面,加强专家的指导。

5.继续开展面向吉林省东南部地区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方面的系列调查研究,撰写高水平的研究报告。

加强政策保障,为研究人员提高优良的研究环境与条件

学校领导对基地的工作高度重视,为保障基地研究人员的时间投入、提高研究人员研究的积极性,制定并发布了《通化师范学院基地管理办法》,根据办法,学校每年给予基地5万元人民币的资金支持,同时办法对基地成员在职称评定、课时减免、科研奖励等方面做出了详细的规定,相关规定有力地促进了基地研究工作的开展。 

根据学校关于基地管理的基本要求,基地也出台《吉林省教育信息化研究基地管理办法》,对成员的科研成果进行奖励,提供每人参加国内学术会议的费用。  

                                                     吉林省教育信息化研究基地

                                             2021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