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级学科——“心理学”
一、发展历程
心理学从1980年面向全院师范专业学生正式开设心理学等系列课程,2002年招收应用心理学专科生,2004年招收心理学本科生, 2008年与东北师范大学联合培养应用心理学硕士研究生,专业发展态势良好。心理学专业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逐步形成了“厚基础、重实践、强技能、宽出口”的人才培养特色。由于本学科专业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因此被评为校重点建设专业。
二、条件建设
本学科十分重视实验室建设,积极争取中央与省级专项资金,截止2021年,本学科拥有认知与行为观察室、心理学基础实验室、心理宣泄室、身心反馈实训室、沙盘室、行为与脑科学实验室、多媒体网络实验室、团体心理训练室和教师职业技能实训室等十余个实验实训室,拥有脑电仪、眼动仪等仪器设备300余台件,价值近500万元。建构了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搭建了多元化的专业见实习平台,拥有实践教学基地二十余个。
三、研究队伍
学科/平台负责人: 任金杰
主要研究人员:在学术队伍建设方面,本学科注重引进与培养高学历、高职称和具有心理咨询实践经验的双师型的优秀人才。经过多年建设,学术队伍的学历、职称、年龄结构趋于合理。目前,本科学现有成员13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讲师4人,助教5人,博士(含在读)3人、硕士10人,所有专任教师均为“双师型”教师。
四、 研究方向
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心理发展与教育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发展与教育方向主要研究不同群体心理的发生与发展特点,开展相应的心理测评与评估、提供相应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和专题培训等,探索与尝试新型的干预模式,激发个体的发展潜能,促进不同群体的健康成长与良好发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向主要研究不同学段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测评、学习心理与学业指导、生涯规划与指导,并根据学生情况开展相应的心理咨询与辅导,研究教师的心理健康与职业发展、开展相应的干预与辅导,重点研究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与实践、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与开发等问题。
五、科研成果
本学科积极开展科学研究,科研课题数量有了明显提高,发表论文的数量有较大幅度增加。近五年,研究团队承担科研项目42项,其中国家课题2项,省级科研项目25项,校级科研项目15项。在学术刊物上发术论文41篇,其中重要2篇,核心8篇,省级31篇;编写出版著作和教材5部,其中学科成员以第一作者出版著作或教材4部;近三年获得纵向科研经费28万元。
六、社会服务
本学科的科学研究注重与社会服务相结合,区域辐射效应显著。几年来,本学科充分发挥心理专业人才优势,突出区位影响,广泛开展对外学术交流与社会服务工作。近年来曾对通化恒泰热力进行心理压力与管理的应对报告,与宙谷(上海)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同舟共济拓展训练VR教程;与地区中小学联合开展心理课题研究十余项,并对通化地区中小学进行多次心理咨询、团体训练、心理课及心理讲座等;同时疫情期间组织多次教师心理健康讲座;也为学生、家长组织不同主题心理健康讲座二十余次。本学科结合专业特色为通化地区培养200余名心理咨询师,并在本地区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与治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突现了高校服务社会的功能,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