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概述

 

1.构建了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特色,完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创建“三层六进”教师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即将“教育观摩、教育参与、教育研究”的三层次与“微格训练、名师示范、技能考核、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总结提高”的六进度相结合,实行“五个一”教学技能训练模式,即“写好一手粉笔字、说好一口普通话、编好一个教案,做好一个PPT,讲好一门课”;实施“基本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创新应用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四位一体”的技能训练模式。同时素质能力的生成规律,建构了四个年级吉祥区分又相互结合的培养过程体系。坚持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实验实训教学

加强实验室、实训室建设的组织管理,提升建设工作的系统性和计划性,保证建设质量。三年内,学院共争取国际、省财政项目6项,获批经费900余万元,建成实验实训室18个,建设省级学科基地平台2个。目前,共开设实验实训课程17门,实验开出率为100%,有综合、设计性实验的课程门数占94.6%。

落实学校的《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实验室开放基金管理办法》,制定学院实验实训室管理细则,积极推进专业教学实验室和科研实验室向本科生开放。设立实验室开放基金,为学生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大学生科研立项、参与教师科研课题、学科竞赛等创新实践活动提供了保障。

3.实习见习

认真落实学校的《实践教学实施办法》《实践基地建设管理办法》《实习见习工作细则》《“映山红”支教计划实施方案》《顶岗实习支教管理办法》等文件,为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制度保障。建立教育实习见习基地、专业见习实习基地43个。通过增加见习环节,延长实习时间,实施顶岗支教实习等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加强验收工作管理。连续多年面向吉林省东南部地区开展顶岗实习支教,创建了教育实习的新平台和新路径。目前学院参与顶岗实习支教的大学生超过49人次,支教范围覆盖长白山区的20余所农村中小学。

4.社会实践

认真落实学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项目化管理暂行办法》,实施项目管理方式,结合专业特长,

坚持项目化的工作思路,引导大学生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出台了,科学配置有效资源,放管结合,形成工作合力。围绕文化宣传、教育帮扶、心理援助等多个领域,组建社会实践团队,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对口开展扎实深入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近年来,学校社会实践活动多次获得省级优秀组织奖,学院组建了35个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团队,4000人次参加了活动,33 名学生被评为思想道德标兵和自强励志标兵。

5.毕业论文(设计)

为落实学校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规范》《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毕业论文多样化改革实施意见》《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作假行为处理办法实施细则》等文件要求,制定本学院毕业论文管理实施细则,规范管理,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整体质量。实施论文完成方式的多样化、论文学分置换制;逐年增加实证研究性论文的比重;严格论文的过程和质量管理,实现对论文写作的全过程监管。引进了(改为使用学校引进的)论文检测系统,加强对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审查,论文查重覆盖率为100%,查重率低于30%。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校级优秀论文答辩会,三年来,获得院、校级优秀论文28篇,优秀指导教师10人。